中国网财经12月30日讯(记者 刘小菲)2016年是A股市场一个里程碑式的时间节点。这一年,A股上市公司数量首次突破3000家,释放出“中国经济全面进入资本时代”的强烈信号。
站在新起点上审视中国资本市场,作为市场主体的上市公司在数量扩张的同时,股东凶猛减持套现,圈钱豪迈分红吝啬、“不务正业”热衷理财等问题逐一暴露。有私募人士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与中国经济一样,中国股市价值也需要再平衡,这也是A股在‘后3000时代’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市公司数量突破3000家 专家称仍存较大增长空间
今年12月9日,随着高争民爆、如通股份和易明医药3只新股的首发上市,A股公司总数正式突破3000家,随后IPO持续扩容,截至29日收盘达3047家,总市值超过50万亿元,全球排名第二位。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我国GDP总量为67.67万亿元,从股市体量占GDP的比例来看,不得不承认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网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从“老八股”上市宣告A股市场诞生到公司数量突破3000家共经历了26年,如果按照平均数计算,几乎每隔三天就有一家公司上市。据了解,A股公司从2000家增长到3000家经历了6年多时间,而收获“前两个千家”耗时均超过了10年。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3000家上市公司的市场体量使A股突破规模瓶颈,其中大批的蓝筹股这不仅可以使A股走的更稳,也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波动的承受能力。”
国都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肖世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与新三板市场的过万家挂牌企业数量相比,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不算多。”上交所前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表示:“这些数据呈现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绩,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A股公司的数量仍相对较少,市场运行效率、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等都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股东套现取代融资功能 高盛半年减持是口子窖盈利6倍
伴随规模扩张,而来的是,诞生仅26年的中国资本市场也开始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回溯A股成立之初,其根本目的是为企业融资服务,然而20多年后却逐渐演变成大股东的造富机器。“熬过限售期减持套现”成为多数企业股东的惯用伎俩。
“这其实都是价值失衡的表现。”上述私募人士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说道。
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9日收盘,2016年以来共有225家公司通过IPO实现上市,募资资金1488.5亿元,但是期间有1106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通过二级市场进行减持,累计套现金额约2830亿元。
从被股东减持次数来看,海澜之家以67次居首,减持数量为4102.08万股,涉及市值6.45亿元。精华制药、海康威视以52次和46次紧随其后,其股东分别套现6.89万元和8.9亿元。
从被减持股份涉及的市值来看,永泰能源成为2016年遭重要股东减持金额最多的A股上市公司,合计套现47.11亿元,涉及的股东只有1位,即永泰集团。值得注意的是,永泰集团在减持永泰能源股票的同时,还进行了股权质押。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30日,永泰集团累计质押永泰能源共计39.76亿股,占其持股总数的95.99%。
排在“股东套现榜”第二位的是口子窖,2016年以来其股东减持9612.03万股,涉及市值33.75亿元。除股东吕家芳套现的1909万元外,其余减持全部是高盛所为。据了解,口子窖首发限售股于今年6月底才解禁,如果对比公司2015年6.05亿元的净利润,高盛不到的半年减持金额是口子窖去年盈利的近六倍。
圈钱凶猛吝啬分红:融资超万亿 多公司“一毛不拔”
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6年A股公司通过定增和配股合计募资9571.89亿元。如果加上IPO所募集到的1488.5亿元,2016年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共圈走1.11万亿,据了解,这一融资规模不仅是2010-2013年四年的总和,更创出了历史新高。
与大手笔圈钱不同的是,A股上市公司对中小股东的回报却颇为吝啬。据中国网财经记者统计,截至2015年年报披露,A股有210家公司连续10年未发过“红包”,其中连续20年未派现的有34家,绿景控股、神州高铁、浪莎股份、华建集团、上海凤凰等公司更是超过22年以上“一毛不拔”。
对于A股市场“铁公鸡”遍地的原因,光大证券投资顾问李晶晶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业绩不好确实是主要的,不少公司上市之前业绩很漂亮,一上市之后就变脸,另外不分红不影响再融资,中小投资者受保护程度不够缺少话语权等因素也不可忽视。”
有专家则认为这是 “A股市场不成熟的一大标志”。据了解,现在欧美等国家上市公司一般用税后利润的50%—70%用于支付红利,而A股市场连续多年不分红,或者是每股派现几分钱或一两毛钱的公司比比皆是。
李晶晶称:“在频频陷入‘融资市’、‘圈钱市’质疑之后,A股在回报投资者方面能否有所改善,也成为检验新一届证监会执行力的“试金石”。
避实就虚:斥资7000亿买理财 投资收益直逼净利润
A股公司除存在“爱圈钱不爱分红”失衡现象外,“热衷资本市场投资却忽视主营”也屡被市场诟病。wind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以来共有751家A股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合计认购金额6959.5万亿,与2015年的420家公司购买2931.93亿元理财产品相比大幅增长。
至于热衷理财的理由,上市公司通常的说法是“为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率,合理利用闲置资金,增加公司收益”。西南证券一位分析师则称:“主要是收益高,获利快,对于无心改善业绩的公司来说,购买理财产品也许是种增收的好办法。”
从三季报情况来看,理财产品收益已成为A股部分公司净利润的主要来源。以七匹狼为例,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69亿元,靠理财产品所产生的投资收益就超过了9000万元;TCL集团前三季度投资理财收益为18.34亿元,但该报告期内的净利润仅为15.38亿。
A股公司斥巨资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有投资者认为不仅是“不务正业”,更是公司管理层将价值创造任务推诿给银行金融业的“偷懒”表现。上述西南证券分析师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上市公司本该是民间资金投资实体经济的一大渠道,如果变成‘钱生钱’游戏的二传手,不利于实体企业的融资环境。“这种舍本逐末的负面效或祸害无穷,值得深省。”该分析师称。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