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面对极其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金华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九场硬战”三年行动计划胜利收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一、综 合
经济总量。经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 4703.9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7.17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1814亿元,增长0.4%;第三产业增加值2732.79亿元,增长4.7%。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5.5%和92.2%。全市人均GDP(户籍)为9543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3835美元),增长2.2%。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3.3∶38.6∶58.1。
财政收支。全市财政总收入680.88亿元,增长2.9%,其中:上划中央财政收入257.63亿元,增长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3.25亿元,增长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80.40亿元,增长6.2%;其中增值税140.49亿元,增长5.2%;企业所得税48.46亿元,下降0.1%;个人所得税22.98亿元,增长13.4%。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3.41亿元,增长5.9%。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5%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卫生健康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住房保障支出、教育支出分别增长20.3%、13.8%、12.2%、10.7%、8.9%。
税费收入。全市累计组织税费收入951.8亿元,增长0.3%。其中:税收收入679.9亿元,增长3.4%;非税收入20.4亿元,下降2.1%;社保基金收入251.5亿元,下降7.0%。全市共办理出口退免税202.6亿元,增长1.9%,其中:出口退税157.4亿元,下降5.0%;免抵调库45.2亿元,增长36.2%。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35.5亿元。
市场价格。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2.4%,涨幅比上年扩大0.7个百分点。所调查的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六涨二跌”,食品烟酒价格上涨7.2%,医疗保健价格上涨5.1%,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3.4%,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7%,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3%,衣着价格上涨0.3%;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8%,居住价格下降0.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1.2%(各类价格指数详见表1)。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8%,购销价格差1.4个百分点。
表1 2020年市区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2.4
1.食品烟酒
107.2
#粮食
100.4
畜肉类
139.0
水产品
100.8
菜
100.5
2.衣着
100.3
3.居住
99.6
4.生活用品及服务
101.7
5.交通和通信
96.2
6.教育文化和娱乐
101.3
7.医疗保健
105.1
8.其他用品和服务
103.4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101.2
人口就业。年末全市拥有户籍人口493.9万人,比上年增加1.97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49.8万人,女性人口244.1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23:1。全市出生人口43024人,出生率为8.73‰;死亡人口31954人,死亡率为6.48‰;自然增长率为2.25‰。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6.64万人,新增就业人数比上年增长54.7%;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39万人,再就业人数比上年下降29.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63%,失业率比上年下降0.14个百分点。
二、农 业
综合农业。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2.48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17.15千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8.15千公顷,总产量45.2万吨;棉花播种面积1.3千公顷,产量0.2万吨;蔬菜播种面积50.63千公顷,产量122.67万吨;药材播种面积9.26千公顷,产量3.92万吨;果用瓜种植面积10.1千公顷,产量23.67万吨。
林业。全市完成新造林6.44万亩、迹地更新1.33万亩、森林抚育7.15万亩、平原绿化4.53万亩(全市平原林木覆盖率达21%以上)、新植珍贵树239.75万株;新建(改造)浙中生态廊道彩色林带68.5公里,新增彩色林0.36万亩;完成森林通道建设319公里,折合绿化面积1.03万亩。全市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达487.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1.85%。
畜牧业。全市肉类总产量12.91万吨,其中猪肉9.86万吨,全年生猪出栏119.08万头;家禽出栏1890.14万只;牛奶产量6.51万吨;水产品产量9.01万吨。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7.85万吨,下降5.9%;农村用电量58.63亿千瓦时,下降3.6%。
特色农业。累计建成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个、省级特优区6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7个,创建73家生态茶园、精品果园、放心菜园、特色菌园、道地药园和224家美丽牧场。强化93.4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和管护,完成提标改造5.5万亩。新获证绿色食品52个,新增绿色食品基地面积1.7万亩,主要食用农产品中绿色优质农产品比率达57.7%,新获证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0.63亿元,增长3.8%,销售产值4382.21亿元,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056.32亿元,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24.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0%、8.3%、6.8%、29.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119.88亿元,增长24.3%;完成新产品产值1748.87亿元,增长20.2%,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9.3%;全年实现利税326.05亿元,其中利润205.37亿元,利润占利税比重63.0%。
规模以上工业中,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2.8%,占规上工业的29.2%,比重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0.9%,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35元,同比下降0.56元。
建筑业。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6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5%。全市资质建筑业企业达到999家,房屋施工面积39877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9987万平方米。全年建筑业入库税收77.4亿元,同比增长26.2%,占税收总收入的11.4%。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2%,重点领域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增速均高于全省水平,其中,民间项目投资下降0.7%,交通投资增长14.8%,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10.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4.0%,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21.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3%,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0.4:23.9:75.7。
重点建设项目。全市省级重点建设项目60个,年计划投资269.9亿元,其中新增省重点项目12个,全年完成投资341.4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6.5%,开工率为100%,竣工投产项目16个。列入市重点建设实施类项目共计350个,年计划投资767.9亿元,其中新增项目168个,全年完成投资1025.4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33.5%,开工项目346个,开工率99%。
房地产业。全市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3308.7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5%;竣工面积349.9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8%。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660.37万平方米,增长19.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05.61万平方米,增长21.3%。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1.9亿元,下降4.1%,按城乡消费结构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7.8亿元,下降4.5%;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4.1亿元,下降1.9%。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91.6亿元,下降12.1%;商品零售2420.3亿元,下降3.4%。
分商品类别看,烟酒类、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商品消费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5.3%、14.0%、10.9%;石油类、汽车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消费分别下降33.6%、10.8%、12.6%。
电子商务。全年网络零售3591.2亿元,增长10.3%,占全省网络零售额的15.9%,网络零售额居全省第二。居民网络消费1129.5亿元,增长8.3%。跨境网络零售出口474.3亿元,增长18%,占全省跨境网络零售出口46.4%,列全省第一。全年培育农村电商示范服务点130个,培育电商示范村78个。
商品交易市场。全市共有各类市场292家,市场总成交额为3449.90亿元,其中实体市场289家,年成交额3431.82亿元;网上交易市场3家,年成交额18.08亿元。拥有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86家,总成交额为3392.30亿元。十亿级市场32家,百亿级市场4家,千亿级市场1家。
六、对外经济
货物贸易。全市完成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4866.6亿元,增长15.3%,其中,出口总额4613.3亿元,增长14.3%;进口总额253.3亿元,增长37.2%。全年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1359家,比上年净增1502家。全市与23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其中出口超10亿元的国家和地区82个。全年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1854亿元,总量居全省首位。
表2 2020年货物进出口主要分类情况
指标名称
金额(亿元)
增长(%)
货物进出口总额
4866.6
15.3
货物出口额
4613.25
14.3
其中:一般贸易
1950.60
21.0
加工贸易
53.08
-18.4
市场采购
2583.00
10.2
其中:机电产品
2037.58
26.2
高新技术产品
142.55
29.24
货物进口额
253.34
37.2
其中:一般贸易
168.30
42.2
加工贸易
9.05
-33.5
其中:机电产品
22.43
-22.2
高新技术产品
11.54
11.1
表3 2020年对主要市场货物出口情况
国 家 和 地 区
金额(亿元)
增长(%)
欧盟(27国)
559.72
11.8
东盟(10国)
475.03
31.7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64国)
1854.01
7.3
美国
642.96
41.0
印度
180.21
-27.6
伊拉克
126.89
-0.2
德国
113.21
29.8
韩国
105.62
85.7
沙特阿拉伯
103.93
3.1
埃及
101.31
35.2
阿联酋
100.59
1.7
马来西亚
100.21
33.2
服务贸易。全市服务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113.85亿元,增长30.0%,其中出口80.32亿元,增长47.3%,进口33.53亿元,增长5.5%。国际服务外包离岸合同执行额28.90亿元,同比增长18.0%。文化服务出口7000万元。阿尔及利亚、美国、香港为我市服务贸易出口前三大市场。
外商投资。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52家;合同利用外资9.6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25亿美元,同比增长50.2%。二产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38亿美元,同比增长84.7%,三产实际利用外资金额0.87亿美元,同比增长0.4%。
外经合作。全市新批核准境外投资项目24个,境外投资总额17.67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13.26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中方投资额12.75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96.2%。全市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3.13亿美元。全年设立境外营销网络项目22个,中方投资额13.2亿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全市完成综合交通建设投资290.40亿元,完成年度力争任务108.4%,同比增长36.7%。其中:铁路建设完成投资147.20亿元,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13.21亿元,物流站场建设完成投资22.75亿元,水运建设完成投资2.03亿元,通用机场建设完成投资5.21亿元。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32万公里。年内公路旅客周转量22.51亿人公里,下降42.4%;公路货物周转量127.59亿吨公里,增长11.2%。
邮电业。全市邮电业务收入114.41亿元,增长2.6%,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8.71亿元,下降8.3%;电信业务收入85.70亿元,增长6.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918.7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86.39部/百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301.94万户。全市完成快递业务量90.11亿件,增长52.2%;快递业务收入283.6亿元,增长26.3%。
旅游业。全市共接待游客11816.59万人次,下降15.6%,实现旅游收入1298.60亿元,下降17.8%,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1812万人次,下降15.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97.16亿元,下降15.9%;接待入境旅游者4.59万人次,下降94.8%,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076.57万美元,下降96.1%。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业。202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240.30亿元,增长13.5%。其中住户存款6099.24亿元,增长13.1 %;非金融企业存款2723.51亿元,增长17.4%;机关团体存款1830.14亿元,增长18.4%。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013.63亿元,增长19.2%。其中住户贷款4524.18亿元,增长14.7%;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5440.84亿元,增长22.3%。
表4 2020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指标
年末数(亿元)
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11240.30
13.5
其中:住户存款
6099.24
13.1
非金融企业存款
2723.51
17.4
各项贷款余额
10013.63
19.2
其中:住户贷款
4524.18
14.7
保险业。全市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285.21亿元,增长8.0%,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9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190.41亿元,增长9.3%。全年支付各类赔偿及给付88.03亿元,增长1.5%,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55.84亿元,增长5.2%,人身险公司赔款及给付32.19亿元,下降4.2%。
证券。全年证券交易额48483亿元。年末境内上市公司30家,累计融资93.87亿元;其中主板上市企业13家,占全省主板上市公司的5.2%,占全国主板上市公司的0.6%;中小板上市企业12家,占全省主板上市公司的8.3%,占全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1.2%;创业板上市企业5家,占全省主板上市公司的4.6%,占全国主板上市公司的0.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1927所(不含技工学校,下同),在校生114.51万人,教职工9.71万人,专任教师7.59万人。其中小学384所,在校生43.60万人;初中182所,在校生18.20万人;普通高中78所,在校生9.15万人;幼儿园1236所,在园幼儿26.1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9所,在校生929人;中等职业学校27所,在校生6.05万人;全日制高校9所,在校生10.46万人, 其中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19万人,研究生6299人,博士生293人;成人高校2所,在校生7608人。
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9.83%,省等级幼儿园1186所,省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面97.7%;全市105个乡镇建有116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建有乡镇中心幼儿园的乡镇比例为100%。十五年教育普及率99.61%。小学入学率、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98.83%,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比例为1:0.87,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更趋合理。
科技。全市财政科技支出20.44亿元。列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807项,其中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72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4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0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项,公益类项目14项,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273项,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7项),新到位上级科技资金2.15亿元。新立市级科技计划项目435项,其中工业类13项、农业类41项、社会发展及公益类381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26家,累计达到1370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78家,累计达到4645家。新认定市级以上研发机构435家。新建市级以上各类创新载体40家,目前全市累计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12家(国家级4家、省级8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0家(国家级4家、省级16家),省级以上星创天地16家(国家级7家,省级9家)。
品牌创建。全市新增“品字标”认证企业70家115张证书,累计207家。新增注册商标5.7281万件,累计38.9986万件;新认定驰名商标1件,累计77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累计26件。全市新增发布“浙江制造”标准78项,累计发布“浙江制造”标准262项。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133项,累计1271项。规上企业采标率67%。新增4个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完成验收的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1个。生产领域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98.3%。特种设备定检率达99%以上、登记率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达97%以上,每万台特种设备事故率为0.83x10-3%起。计量器具强制检定52.31万台件。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全市拥有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1个。建成农村文化礼堂697家,提供点单式服务3141场次。创建金华市文化示范村(社区)26个,评选出15支金华市文旅创新团队(入围团队)、34支金华市优秀文艺社团、32名金华市基层文化带头人。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送戏2522场、送图书57.57万册、送展览讲座3661场、“文化走亲”159场。全市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9.9%,覆盖人口491.38万人;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9.9%,覆盖人口491.56万人。
体育。全市在训运动员6598人;获得省级以上比赛金牌92块,其中全国赛事4块,省级赛事88块。新增市体育运动学校“训练分校”5个,“训练教学基地”16个、社会力量办竞技体育基地54家。完成全市9个县(市、区)体校挂牌,均拥有独立机构代码;县级体校训练项目布局20项,命名省运会后备人才基地54个,其中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2个;全年完成2020年度浙江省政府民生实事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项目234个,包括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5个,足球场6个,游泳池9个,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100个,百姓健身房94个。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和社会力量投资累计投入4174余万元。
全市举办体育赛事活动近400场,参与运动员(含工作人员)近26万人,现场观众超34万人,拉动消费近1.15亿元。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精品景区1个,省级体育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库入库项目数14个,省级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7个,省级重点培育品牌体育赛事名录入库赛事6项,市级体育产业(运动休闲)基地3家、示范基地15个,“体育+”特色村(居)17家。入围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名单,举办“中国·长三角国际体育休闲博览会”,设立展区4万平方米,参展企业单位300余家,首次融入直播带货模式,现场累计观众人次超过50000人,成交额超1亿元。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3.95亿元。
卫生。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332家,其中医院149家;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8家;门诊部215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1家,其中妇保院10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0家,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0家,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家;其他卫生机构16家;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3753个。
全市共有实际开放床位数35326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113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095人,注册护士21094人。全市共有艾滋病实验室195个,其中快检点133个,筛查实验室58个,确诊实验室4个。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80元,增长5.0%。分城乡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1545元,增长3.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365元,增长6.5%。从全体居民收入来源看,人均工资性收入28180元,增长4.8%;人均经营净收入8649元,增长3.4%;人均财产净收入6641元,增长3.4%;人均转移净收入7110元,增长9.7%。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949元,增长0.1%。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828元,下降0.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112元,增长0.9%。
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52.1辆;拥有计算机68.0台,其中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54.5台;拥有移动电话237.3部,其中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184.8部;拥有彩色电视机170.8台、电冰箱97.1台、洗衣机86.1台、空调155.0台、热水器95.5台。
表5 2020年居民人均收入主要指标
指 标
全体居民
城镇常住居民
农村常住居民
绝对数(元)
增长(%)
绝对数(元)
增长(%)
绝对数(元)
增长(%)
可支配收入
50580
5.0
61545
3.7
30365
6.5
一、工资性收入
28180
4.8
33878
3.2
17678
7.5
二、经营净收入
8649
3.4
9074
3.4
7864
2.9
三、财产净收入
6641
3.4
9606
1.5
1173
8.7
四、转移净收入
7110
9.7
8987
8.7
3650
9.3
生活消费支出
30949
0.1
36828
-0.9
20112
0.9
社会福利。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社会福利单位182个,社会福利床位数44203张,收养各类人员1.40万人。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为74%。共有低保对象4.71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84亿元。社区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建立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454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站)795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站)现有2268个、捐赠接收站(慈善超市)41个。
全市共有社会组织7654家,其中社会团体2260家,民办非企业单位5377家,基金会17家。全年发行各类福利彩票 15.39亿元(含义乌),比上年减少4.3亿元,筹集公益金4.58亿元。
全市共有抚恤优待对象43251人,发放抚恤金40816万元,其中义务优待金发放3358户10029万元、困难补助经费611万元。发放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4616万元。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2.4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7.5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02.12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9.99万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参保人数21.58万人。正常缴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超过3150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月人均标准提高到279元,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月人均提高110元。
医疗保险。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0.48万人,其中基本医疗保险一档(原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5.5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二档、三档(原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34.97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资源能源。全市年末有多普勒雷达站1个,风廓线雷达站2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347个。全年平均降水量1698.8mm(折合降水总量185.47亿立方米),全市水利资源总量108.8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935立方米。全市城市用水普及率100%,城市燃气普及率100%。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25平方米。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比上年上升1.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5%。其中,重点监测用能企业能源消费量下降3.8%。
生态文明。全市43个地表水断面、11个“水十条”国家考核断面、17个省控断面、10个市界出境断面、20个县市交接断面、8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2020年获颁2019年度“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大禹鼎银鼎。市区PM2.5浓度降至28微克每立方米,AQI优良率达到92.1%,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全面达标。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86.15分,实现9连升,取得该项考核以来最好成绩。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全市城市污水排放量10844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0.2%,城市污水处理率97.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优秀村覆盖率85%,行政村覆盖率100%,垃圾回收利用率55.55%,资源化利用率97.43%,无害化处理率100%。在建省级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22个、一般村59个。培育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1个、美丽乡村风景线11条、特色精品村38个、农村生活垃圾示范村20个、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示范村3个。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累计完成创建省A级景区村庄1460个。
全市新增14个省级森林城镇、101个市级森林村庄;义乌市成功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动态监测。截至目前,我市已实现“四个全覆盖,一个全国首位”:即省级森林城市全覆盖、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复函备案全覆盖、县级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通过省级评审全覆盖、县级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通过政府批复全覆盖;市本级、东阳市、义乌市、永康市4地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成功创建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此为全省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加强湿地生态保护,省级以上湿地公园达12个,数量居全省首位,率先实现县域全覆盖。
安全生产。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15起、死亡101人,受伤42人,分别下降28.6%、25.2%、42.5%。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91起、死亡80人,分别下降31.6%和23.1%。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户籍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数;
(3)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
下一篇:2020年银行各类计算公式合辑!
有话要说...